①高端手机的尽头,是折叠屏,正成为手机厂商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相关资料图)

②经过多年迭代发展,中国市场出货量火热,背后是一场国产供应链的赶超与“暗战”;

③业内人士表示,以创新造蓝海,拒绝陷入低价混战怪圈。

流量即生意的商业逻辑,在手机行业也不例外。如今,镁光灯下的主角变成了折叠屏。从形态上颠覆了用户的认知,给市场带来了不亚于从功能机进化到智能机的情绪沸腾。无论是线上渠道上架就“秒空”,还是线下市场出现的断货,都佐证了折叠屏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的“破壁效应”。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备受追捧的折叠屏也破局了直板机“微创新”的困局。

进入到2023年,折叠屏也已经历经四年多迭代发展,从最初的战略意义进入到真正的使用价值阶段。在今年上半年手机行业整体遇冷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却出现了逆势增长的趋势。据IDC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26万台,同比增长173.0%;上半年出货227万台,同比增长102.0%。据Sandalwood中国电商市场监测,2023年上半年折叠屏手机的总销量达到48万部,同比增长78%,预计到2023年底,国内折叠屏手机的销量将超过百万部。相比较需求低迷的整体智能机市场,折叠屏赛道可谓尤其火热

近年来,折叠屏手机提升优化明显,无论在厚度还是重量上与传统直板机已没有太大差别。谈及折叠屏手机的快速发展,TCL华星CEO赵军对相关媒体表示,大概五年前,折叠手机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三年前,折叠手机的市场规模还小于100万。今年,整个折叠手机的市场规模接近2000万,大概是在1800万到2000万之间,全球折叠手机的出货量,基本每年是以几倍的速度在增长。“我们认为折叠手机是目前智能手机领域产品创新和迭代的主要创新点和增长点。”赵军给出的预测,是站在产业链端的观察。

图片来源:虎嗅

而折叠屏市场之所以爆火,有其自身的原因,可以说行业突出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自然是换机意愿下降导致市场需求出现下降,因此手机厂商们需要在一个新的赛道上找到增长点和创新点,折叠屏恰恰是在这个瓶颈期内出现的有潜力的子赛道。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自发性。事实上,消费电子的发展史证明了一件事——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大屏,当初的划时代产品在最开始无一不是靠大屏取胜。然而智能手机的大屏化,在全面屏之后,碰到了人类手掌的“天花板”。但手机用户对更大屏幕的需求始终没有变,想要一边聊天一边浏览新闻;想要一边看攻略一边玩游戏等等。折叠屏就是在这种市场需求催生的一种能带来更本质变化的产品形态。

最后一个关键点是,业内人士还表示,在华为、三星这样的头部品牌开始积极推动市场的带动下,需求和产业链技术在逐步成熟,于是更多手机厂商也看到了折叠屏市场所具备高市场价值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开始纷纷入局。不过这也带来了另一个结果:有些厂商并不是主动进入赛道并试图带领行业开启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与产品革命,而单纯是因为被头部厂商带动,由于担心自己落后而被迫入局。进入2023年,更有部分厂商已经将折叠屏手机的起售价拉低到4000元内,创下新低,甚至低于很多传统旗舰产品。然而仅靠价格战就一定能赢得市场和用户认可吗?事实证明,并不是将“卷”的方向挪到折叠上,厂商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逆势增长下的格局嬗变:国产供应链的又一次升级与突围

折叠屏手机成为过去几年间低迷的消费电子市场上难得的一抹亮色。随着各手机品牌的竞相加入,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格局也悄然变化。数据显示,从国内2023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的市场份额来看,华为占据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3%和35%;vivo在第二季度排名跃居第二,占据19.7%的市场份额;OPPO获得15.9%的市场份额,第二季度排名第三;三星和荣耀第二季度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位,份额分别8.9%和7.2%。

一开一合,折叠的形态,满足了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分析人士指出,全新的技术规格以及更高的要求,也是国产供应链的一次升级和突围。从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进程来看,早期的供应链主要集中在海外。不过,随着国产折叠屏手机的崛起,本土供应链企业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折叠屏供应链的本土替代正在加速。中银证券指出,折叠屏手机产业链核心环节主要为铰链和柔性屏幕。具体来看,在MIM零件领域的上市公司有精研科技、科森科技,组装领域的企业有精研科技。在柔性OLED领域的上市公司有京东方,UTG盖板玻璃领域的企业有长信科技,在CPI玻璃领域的上市公司有长阳科技。

业内人士表示,铰链+UTG降本是折叠屏降价的关键环节。铰链环节技术难度高,价值量大。折叠屏手机需要在实现数十万次折叠后依然保持无损,铰链是提高折叠屏耐用性的关键环节。在铰链技术上,精研科技已经向三星、华为、小米供应铰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精研科技也表示,目前公司具备折叠屏手机转轴(铰链)MIM件及整体铰链组装的研发、量产能力,已经为折叠屏手机安卓系头部客户供应手机转轴(铰链)用MIM件、手机转轴(铰链)。

另外,柔性屏幕盖板材料升级,UTG玻璃脱颖而出。在盖板材料这块,UTG已经逐渐取代CPI成为折叠屏市场的主流。据有关媒体整理,有布局UTG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为长信科技、凯盛科技、蓝思科技、沃格光电,具体业务如下表。目前,在UTG技术上,主要是肖特、康宁之类的国外厂商掌握,其中肖特在去年的市占率高达47%。不过,诸如凯盛科技、长信科技等国产厂商也在提速。中金公司在去年曾指出,国内厂商UTG产能正在扩张加速,并且由二次减薄加工向一次成型布局。7月底,凯盛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UTG有小批量订单出货并已在相关终端手机上应用,同时公司也正与多个客户进行全面对接,加快推进UTG及UTG迭代产品进一步市场化。

6月初,长信科技回复投资者称,搭载公司子公司东信光电UTG产品的vivo x flip已经上市发布,东信光电为搭载国内可折叠手机的首家UTG量产企业。公司在UTG领域技术储备充分,包括与OPPO在内的国内主流手机客户均有深入合作。

作为折叠屏的核心,中国屏幕面板企业快速崛起。当下,凭借着在终端销量上的优势,三星稳居第一的位置。和LCD等面板技术的发展类似,早期新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厂商的手中。后期,经过技术上的升级,以及国产手机品牌的支持,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等屏厂快速成长。来自CINNO Research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厂商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份额相比去年的22.6%增加至37.8%。其中,京东方A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0.3亿片,同比增长68.4%,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预计全年柔性AMOLED出货量目标为超过1.2亿片。深天马A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0.1亿片,同比增长550%。对比之下,三星的份额则下降近两成。

钛媒体App整理了近一年发布过的折叠屏手机的屏幕供应商,可以看到,三星依旧是主流,但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使用国产面板。其中,京东方已将柔性OLED显示技术应用于国内外多款高端旗舰机型,比如今年4月发布的vivo X Flip,荣耀7月推出的Magic V2,折叠能力高达40万次以上。维信诺通过Padbending R减小技术,实现荣耀Magic V2下边框区域厚度降低,配备边框走线优化设计,实现更窄下边框。业内人士表示,三星给国内品牌的屏幕并不是最好的,未来随着国产屏厂在显示效果上的提升,加上成本上的优势,将会占据更多的份额。值得注意的是,折叠屏面板战场的争夺也是国内屏厂的一次“暗战”

技术上的竞逐外,如何降低成本,搭载在更多的终端设备上,也成为关键的争夺。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上下折正在依靠更低的价格成为今年折叠屏重要的销售增量,也是某国产品牌为了抢占份额的重点产品线,不排除下代使用国产屏幕,目前也在显示效果和成本间权衡。关于折叠屏终端和供应链的竞争才刚开始,随着本土替代加速,中国品牌也终将走向前列。从0到2000万只是一小步,折叠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提升,比如折痕,目前无法消除只能淡化。屏幕面板的争夺亦是如此,“取代”三星之外,国内屏厂也在暗暗展开较量,这也是打入头部品牌的必经之路。

以创新造蓝海 拒绝陷入低价混战怪圈

逆势、加速、亮眼……这些词汇都是折叠屏市场表现的写照,也令诸多玩家都想抢占这一蛋糕。但这条赛道,也正在陷入越普及越失去创新的怪圈。分析人士表示,市场不再保持“纯粹”的高端,为了争夺市场,全行业从品质为王的价值竞争,转变为低价混战。这种价格战可能会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并增加销量,但就长远而言,其对行业的发展并无裨益。因为低价竞争,势必将限制企业在自主研发、创新和品质控制方面的综合投入。长此以往,产业创新空心化不断加剧,或将阻碍整个市场的成熟与发展。

动辄上万元的售价、肉眼可见的折痕以及相对匮乏的软件应用生态,都是折叠屏手机普及道路上的拦路虎。目前来看,折叠屏的硬件素质表现还远未达到消费者放心的水准。有媒体记者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上搜索“折叠屏”,在近1800条相关结果中,投诉主要在三个方面:折叠屏折痕裂痕、屏幕显示故障和屏幕漏液。至少目前看,折叠屏手机离真正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据显示,2022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只占手机总量的1.2%。

角逐红海,无效内卷不能杀出重围。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整个智能手机产业步入后半程,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技术创新开始放缓。折叠屏赛道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同样的问题,当品类红利消失,尝鲜玩家的增量不足,下一步谁还会为折叠屏买单?争取直屏手机的用户群,方能为折叠屏获取更大的增量。而更“苛刻”的大众用户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台折叠屏手机,而是一台“可折叠”的旗舰手机。唯有重新定义产品的体验、形态与生态,折叠屏才能够实现破局。面对新的技术周期与市场格局,创新是手机厂商在寒冬中拨云见日的唯一选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