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家文化大数据分发中心及标识基地建设行动正式启动,国家文化大数据分发中心正式揭牌。
(资料图)
国家文化大数据分发中心是由中国广电宁夏网络有限公司报请中国广电集团批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授牌的,其定位是抢抓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机遇,作为国家文化专网与公共互联网连接的主要节点,对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内外电信运营商,为全国文化机构提供多网多终端分发服务,成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部署,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同时宁夏还是西电东输的重要传输通道和电力能源供应点。国家文化大数据分发中心建成后,容纳多个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存储节点结构,能够提供基础通信设施、数据存储和算力服务。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中国广电(宁夏·中卫)数据中心(一期)项目为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示范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今年8月,该项目主体全面封顶,10月正式交付使用,可部署标准机柜2352架。作为中国广电集团“东数西算”重要节点,投入运营后将承接广电系统内部业务、东部及省内数据存储和处理业务、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业务等。
中国广电宁夏网络有限公司已建成总长度4000多公里的一级光缆干线网,全区22个市(县、区)多路由接入保障的网络;建成总长度2万多公里,覆盖全自治区247个乡镇、2157个行政村二级干线光缆网;实现了广播电视光纤网络区(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具备了市县间100Gbps、市县至乡镇10Gbps网络互联的能力,能够有效承载国家文化专网服务。目前,中国广电宁夏网络有限公司已完成国家文化大数据宁夏(省域)文化数据服务中心基础软件装配,覆盖宁夏博物馆、六盘山长征纪念馆等文化机构。
宁夏是周秦中原文化、汉唐“丝路文化”的融合地,其地理位置形成以中原中心文化与区域边塞文化、汉族文化与其他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文化为特色的区域文化,文化资源丰厚,其特殊的地理及人文环境孕育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文物与考古方面有着极大的空间。国家文化大数据分发中心落户宁夏,必将带动该地区后来居上推动文化大数据产业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中国广电首个“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授牌
8月19日,在2023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广电宁夏网络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宁夏广电是中国广电集团首个授牌机构。
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是数据变现。数据变现的前提是被发现。通过标识解析,数据就能够走出“孤岛”被发现,从而转化为文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开发。
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是以“数据保真”为本,扣好文化数字化的第一颗扣子,通过汇集文物、古籍、美术、地方戏曲等数据资源,开展红色基因库建设,贯通已建或在建的文化专题数据库,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要素,从中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成为文化创新创造的素材和源泉。
中国广电(宁夏·中卫)数据中心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广电宁夏网络有限公司已建成总长度4000多公里的一级光缆干线网,能够有效承载国家文化专网服务。更重要的是,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这里有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水洞沟,有战国长城和明长城等古长城遗址。宁夏还是红色文化,包括红军长征会师地、陕甘宁革命旧址等。目前宁夏广电已为区内80余家文化机构提供文化专网服务,未来作为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注册中心的派出机构,宁夏广电将为入驻基地的机构提供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助力宁夏丰厚的文化资源被发现再利用。
截至目前,已获“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授牌的机构共有八家,标识基地建设把文化各行业优势串联在一起,群策群力,把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管理起来,并发展出强大的算法,推动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发现、交易、变现。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于盘活文化资源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特别是自然语言智能识别技术突破,降低了使用门槛,可以让更多人搜索并使用文化数据。算力、算法加数据,几乎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标配”。随着标识基地越来越多的数据“被发现”,标识基地在大模型训练中所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具有文化内涵的数据将受到青睐。基于文化大模型而建设的提示工程,为标识基地发展创造出更多发展机遇,开辟崭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