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C114讯 4月13日简评(南山)今年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话题,非生成式AI莫属。国外chatGPT爆红,国内文心一言在万众期待中发布,随后多个生成式AI平台不断冒出,瞄准万亿级的产业变革机遇。生成式AI热潮汹涌,我国监管机构迅速“出手”,国家网信办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生成式AI展现出的强悍能力令产业界震惊,先锋人物埃隆·马斯克甚至一边联合上千科技名人呼吁暂停GPT-5的研发,一边被曝出悄悄购买了约1万个GPU,涉及创建一个生成式AI。我国不能被“美式障眼法”所迷惑,捆住了自己的手脚,要坚定投资生成式AI,避免拉大代际差距,在AI技术创新浪潮中痛失先机。

可以看到,《管理办法》延续了我国在人工智能监管领域引导、规范、促进并重的监管思路,对生成式AI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细节性的要求,以促进生成式AI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帮助我国科技业更好地参与竞争。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中一些合规要求对当下技术水平的生成式AI较为严苛,在实践中如何落地面临许多挑战,需要产业界提出具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为繁荣发展赢得更多制度空间。

例如,《管理办法》要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生成式AI创造的内容,仍然有不同的“口味”,应当具备越来越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不宜在当下过分强调生成内容真实准确。再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图像、声音生成等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包括通过提供可编程接口等方式支持他人自行生成文本、图像、声音等,承担该产品生成内容生产者的责任。”生成式AI是工具,可能甚至难免遭人恶意使用,如果都要服务商承担责任,服务商无疑压力山大。

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发展,必然是不断试错、不断创新的过程。甚至发展了数十年的微软OS和office软件,也在不断发现系统漏洞并改进,但不影响其成为几十亿人使用的成功产品。“失败乃成功之母”。以OpenAI公司为例,本周正式上线了漏洞赏金计划,将向报告其AI系统漏洞的用户提供最高达2万美元的奖励。

产业界应当在征求意见的窗口期,根据生成式AI的开发远景,多提意见,帮助监管层完善政策,让监管成为创新的“安全带”,避免因沟通不畅变成了“紧箍咒”。创新须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生成式AI还处在颠覆式变革的初级阶段,在快速演化中必然会不断“翻车”,这都无伤大雅。重要的是在一次次试错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开辟一条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