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2月10日消息 十年同行,十年辉煌!第十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将于2022年12月11-12日在线上隆重拉开帷幕。作为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与数智化应用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中移合作伙伴大会备受业界关注。十年来移路同行,中国移动携手合作伙伴实现从4G到5G、从移动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从大连接到算网融合的跨越……

这一过程中,中国移动积极担当移动信息产业链链长使命,进一步聚合产业链、筑强创新链、用好资本链、带动供应链、构筑生态链、提升价值链,更好地发挥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的“扁担效应”,全力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安全可靠的移动信息产业链,持续推动能量和信息的融合创新,共同谱写社会经济数智化转型的新篇章。


(资料图片)

引领科技创新,发挥“隐形链长”作用

过去十年,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经历了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移动作为通信运营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关键“连接点”,在连接移动信息产业上下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从“跟跑”到“领跑”,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移动“链长”成长历程。正如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所言:“在我国移动通信3G、4G、5G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移动已实质性发挥了‘隐形链长’作用。”

十年间,由中国移动主导的“TD-SCDMA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5G R17和R18牵头立项数均居全球运营商首位;发布业界最早的6G愿景与需求、网络架构等白皮书……

与此同时,在加快构建“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的背景下,中国移动逐步构建算力网络完整技术栈和全景图,体系化开展协同攻关;发布《算力网络技术白皮书》,布局十大技术发展方向,凝聚行业广泛共识;启动算力网络技术和应用创新试验,围绕东数西算、智算超算的社会算力并网、算网大脑、云边端融合等10余项关键技术及30余项场景,构建全国性算力网络试验网。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前瞻性和主动性的创新思路。一方面,优化整体布局,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起内环、中环、外环、合作环协同互动的“一体四环”研发布局,如今中国移动研发机构超10家,参与建设了7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技术类人员占比达30%;另一方面,深化机制改革,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坚持给政策给资源、出成果出人才原则,推行“成本包干”“揭榜挂帅”等制度。

汇聚产学研用力量,推动“内外链动”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2年科技周暨移动信息产业创新大会”上指出,移动信息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技术进步快、服务领域广、全球化协作强的特点,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因此,产业链上下游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也是在今年的科技周上,中国移动发布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十百千万”合作伙伴上链倡议,诚邀产业各方、广大合作伙伴聚力谋远、同心同行,共推数字经济新发展,共赢移动信息新未来。“十”代表着围绕十大重点领域,“百”代表着凝聚上百家“链核”企业,“千”代表着协同上千家“链环”企业,“万”代表着带动上万家“链生态”合作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还将秉持“内外链动”的发展理念,链内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链内聚力、共创共赢;链外通过跨链资源整合,相互赋能,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链链互促、美美与共。据介绍,“内外链动”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五个1”方法论,即以一套顶层规划为牵引,以一条创新链为核心,以一组创新协同体为机制,以一批创新载体为依托,以一套软硬基础为保障。

此外,中国移动还设立了产业链专家委员会,这是中国移动开展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工作的关键举措,对推动“链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专家委员会是支撑“链长”工作的顶尖智囊力量,是把握产业链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方向“领航员”“护航手”,更是推动产学研用深入协同的关键意见领袖。

强化融合创新,扬帆数字经济新蓝海

近日在“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杨杰发表的《把握科技和文明进步规律,扬帆数字经济发展新蓝海》主旨演讲中指出,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数字经济既是科技进步的前沿领域,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阵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需要做好“两个强化”“两个融合”。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领军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担当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并进,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攻关,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坚持纵向创新和横向创新结合,通过“纵向创新”在细分领域做深、做透,在特定行业做到顶尖;依托“横向创新”推动各领域技术、各行业应用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协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释放数字经济推动全球增长的潜力。

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研发合作、市场牵引、资本撬动、人才支撑等方式,攻关网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发挥好产学研用协同的促进作用,积极对接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力量,促进形成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发挥好产业链融通互促的带动作用,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供应链、生态链、价值链融通发展,积极培育无人驾驶、元宇宙、智能机器人等创新应用。

三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呈现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群体突破态势,需要加快集成融合、系统创新,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深化基础理论融合创新,推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技术原理、标准路线、体系架构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协同互促,引领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发展方向。深化基础设施融合创新,加快算力网络、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创新发展,推动网、云、数、智、安、边、端、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通发展。深化技术能力融合创新,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AR/VR等通用技术能力的集中沉淀和开放共享,加快向工具化、平台化发展,不断提升全社会创新的效益和效率。

四是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民生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需要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充分释放数智化应用的规模效应。支撑数智化生产,推动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智慧工厂、远程服务、无人农场等应用场景落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保障生产安全。丰富数智化生活,依托线上化、智能化、云化手段,推动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更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赋能数智化治理,面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慧社区等重点场景,提升公共服务的信息掌控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实现更加精准、更高效能的社会治理。

杨杰表示,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需要我们把握能量和信息融合创新的时代大势,主动作为建强科技创新引擎,奋勇当先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携手构建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生态,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