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1月17日消息(乐思)在近日举行的“全球6G发展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专家委主任陈山枝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题演讲。会上,陈山枝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中信科移动在6G技术研发方面的最新动态。


【资料图】

在5G技术和商用不断推进的同时,市场对6G愿景、需求和技术上的研究也已开始启动。

陈山枝指出,随着学术界以及产业界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一方面传统的通信技术进入了新的演进和增强阶段,另一方面也涌现出众多的创新技术,将有效的支撑6G提出的诸多场景和能力需求,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引擎。

一是超维度天线技术,提升6G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多天线技术在提升网络频谱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技术的演进也是6G网络中重要的一环。在大规模天线理论的支撑下,业界正朝着实用化和产业化的方向不断努力。中信科移动也正在推进研究方向是基于高谱效的超维度波束空间复用技术,和大规模天线技术结合起来,目前已经取得一些技术突破,并且发表了相应的学术论文。

二是新型多址接入技术,应对海量接入与星地融合的挑战。业界预期利用它不仅仅提升用户数,还在谱效提升、时延降低等多个维度发挥重要作用。对于6G,通过万物互联真正全面实现数字化社会,要支持每平方米10个以上终端的巨量泛在连接场景以及空天地融合场景,迫切需要引入新型多址接入技术。

三是通感一体化技术,支持6G实现万物智联。6G要想万物智联,需要通过无线感知技术实现非终端目标的物体包括环境感知。作为一项6G阶段出现的新兴技术,通感一体化研究方向还存在理论、应用、网络、空口、一体化硬件等各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新型编码技术,灵活解决6G信灵及多样化业务不同需求。编码技术对于提高频谱效率已经走到了极致,但是编码和调制直接影响到6G系统,6G系统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包括超高吞吐量、可靠、极低时延,有些业务是高移动性,需要有效应对。这就需要业界研究新型的编码技术,研究方向包括支持超低时延高可靠的短码、支持极高吞吐量的低复杂度编码、AI辅助的信道编译码设计。

五是无线智能和自治网络,应对6G智能化与复杂运营挑战。从5G开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引入到了无线网络和5G网络,如今开始初步引入,6G要从集中式向分布式网络智能转变,引入AI原子能力,处理从核心向边缘转变,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面临6G复杂的运维要求,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6G的自配置、自优化、自演进,达到6G的自治网络,提高安全性。

第六,频谱智能感知与共享,解决资源稀缺与利用率低的矛盾。移动通信发展到今天正面临着“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难题,但经过测量发现部分已经分配的频谱利用率很低,需要技术创新的突破包括政策变革才能提高频谱利用率。比如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空闲频段或者非授权的频谱,或者运营商之间共享一些特定的频谱。

据陈山枝介绍,早在2019年,中信科移动就组建了6G预研团队,并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ITU-R关于6G的愿景与需求研究,已牵头或独立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专项中的多项6G课题。布局预研十多项6G潜在关键技术方向,在天地一体化、超大规模天线、网络智能化架构、网络安全、定位与感知等研究方向,并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陈山枝强调:“将来真正商用化的6G网络必然是以现有5G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持续推进。中信科移动将持续打造核心技术优势,立足5G,提前规划6G,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产业化能力以及服务客户的能力,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推荐内容